10月14日至17日,2025年新疆創新方法大賽暨中國創新方法大賽新疆分賽在烏魯木齊成功舉辦。大賽以“培育創新人才 服務產業發展”為主題,由自治區科協、自治區發改委、自治區國資委、自治區工商聯聯合主辦,點燃了區域科創熱情。
從實驗室里的技術雛形到產業化的解決方案,經過多輪篩選的120個優質項目最終站上新疆區決賽舞臺。理論測試考功底、項目展示亮亮點、現場答辯見真章、專家點評點關鍵,多輪比拼下來,12個項目憑借硬實力拿下新疆區賽一等獎。接下來,這些“科創尖兵”將代表新疆出征全國總決賽,把區域創新的硬核實力帶到更大舞臺。
與其他科創賽事不同,新疆大賽以“培訓+比賽”形式,使大賽比出了“新花樣”。賽前,專業導師手把手教企業一線科技工作者怎么用創新理論找問題、用實用工具解難題、用真實案例學經驗。這套模式不僅讓參賽項目質量“跳級”,更實實在在練出了一批“能打硬仗”的人才:他們既懂技術,又會用創新方法破解復雜工程難題。這些成長起來的“創新能手”,正成為區域創新發展和成果轉化的“活水源泉”,為區域經濟不斷輸送新動能。
自2018年自治區科協把創新方法大賽“引進來”的那一刻,就為新疆科創埋下了一顆“種子”。如今八年過去,這顆種子已長成“大樹”,448家企業靠它打破技術“卡脖子” 困境,532項專利從圖紙變成落地產品,1600多位科技人才在賽事實戰中摸爬滾打,從“新手”成長為推動新疆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作為企業帶隊負責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負責人坦言,“培訓+比賽”的大賽模式不是一次性比拼,而是給團隊充能的長效課堂。賽前導師手把手教我們用創新理論拆解生產難題,賽后團隊成員還能把這些方法帶回車間,比如用TRIZ 理論優化了零部件加工流程,這比單純拿獎更有價值,真正實現了以賽育人、以賽促產。剛加入研發團隊半年的新晉成員劉樂難掩內心激動,“第一次站上省級決賽舞臺時我特別緊張,但賽前學到的問題分析工具幫我理清了思路——答辯時能清晰講出項目對節能技術的突破點,連專家都夸邏輯扎實。這次經歷讓我從‘跟著做’變成‘主動想’,終于敢在技術討論里提出自己的方案了”。 而深耕研發領域5年的團隊核心成員李開榮,則看到了更深層的成長,他說:“前兩次參賽更側重展示成果,這次卻通過大賽掌握了‘從0到1找問題’的方法。我們把導師教的因果分析圖用到了老舊設備改造項目里,不僅找到了故障根源,還衍生出2項實用新型專利的雛形。這種在比拼中打磨方法的過程,比拿獎更讓團隊有底氣”。
大賽落幕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下一步,自治區科協將借著這股“創新熱”,為全區各類科技企業搭建技術研發交流平臺,引導鼓勵科技工作者當好科學規律的發現者、技術發明的創造者、產業創新的開拓者、創新文化的傳播者,用每一份力量,為建設科技強區添磚加瓦,讓創新成果真正走進產業、推動發展。
責任編輯:蘇比努爾·吐爾地
新疆科技人才服務中心 劉旭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