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至14日,聚焦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關鍵技術的全國性盛會——“重大外來入侵物種識別、監測與防控技術觀摩會”,在伊犁州察布查爾縣、伊寧縣和新源縣召開。
觀摩會緊密圍繞伊犁河谷地區外來入侵生物防控的核心挑戰,系統梳理并詳細闡述了近年來伊犁河谷地區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的精準識別特征與防控現狀,通過多點位實地示范,生動展示了針對不同病蟲害的前沿監測技術與高效防控模式,集中呈現了外來入侵有害生物領域近年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與應用實效。
自治區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郭文超研究員指出,“伊犁河谷作為我國西北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農業產區,其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具有典型性和緊迫性。本次展示的技術不僅僅是實驗室的成果,更是經過實踐檢驗、能在復雜環境下發揮實效的‘硬科技’。關鍵在于如何將這些技術因地制宜地集成應用,并快速推廣,聯防聯控和持續監測預警體系的建設同樣不可或缺。”
自治區植物保護檢疫站副站長、自治區植物保護學會常務理事楊棟在介紹新疆防控經驗時指出:“面對日益嚴峻的外來生物入侵威脅,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是核心。近年來在監測網絡密度、快速鑒定技術和應急響應機制上的突破,顯著提升了防控效率和精準度,有效遏制了多種重大有害生物的擴散蔓延。”
此次會議搭建了高水平的技術交流與推廣平臺,有力促進了我國邊境及生態敏感區域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技術的提升與協作網絡的完善。顯著強化了伊犁河谷乃至新疆全區應對重大外來生物入侵風險的科技支撐能力,為筑牢國家西北生態安全屏障、保障區域農業生產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與行動共識。
責任編輯:曹琳哲
新疆植物保護學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