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教育部聯合主辦的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北京化工大學分營活動落幕。在巴州科協和巴州教育局的精心安排和組織下,來自巴州5個縣市8所中學的11名優秀高中生及帶隊教師,與全國6個省市125名營員共同完成了為期7天的科技探索與文化交流之旅。這場跨越千里的研學,為大美巴州的學子們點燃了科技報國的青春夢想。
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院士以《化工:塑造美好未來》為題,從綠色可持續技術到支撐航天航空的尖端材料,深刻闡述了化工科技在國家戰略中的支柱作用。戴偉教授的化學魔法秀,液氮的星雨與量子的舞步交織,將抽象的科學原理化為令人驚嘆的視覺盛宴。張麗丹教授傳授的高效學習方法論,為學子們跨越知識斷層提供了有力工具。楊衛民教授對高分子材料前沿的展望,激發了年輕一代投身科技創新的無限憧憬。校史講座中,“五老”成員深情講述北化創業維艱的歷程,將“宏德博學,化育天工”的校訓精神深深烙印在巴州學子心中。物理、化學、虛擬現實(VR)等前沿實驗室的沉浸式體驗,更讓書本知識變得觸手可及、生動鮮活。

本次活動特別注重將科技探索與家國責任、邊疆發展緊密結合。在天安門廣場,巴州的小營員們仰望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觸摸著厚重的漢白玉欄桿,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建設家鄉的使命感在心中激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小營員們凝視著布滿彈痕的墻壁,聆聽歷史的回響,深刻理解了科技強軍、捍衛和平的時代重任。在象征中華民族精神的居庸關長城,蒲楠軍等巴州學子面對巍峨雄關,許下“學好科技本領,扎根邊疆,建設美麗新疆”的鏗鏘誓言。科學與愛國情懷、戍邊使命的交融,讓巴州青少年更加明晰了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邊疆繁榮的緊密聯系。
來自石油二中的劉秋博同學被評為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北京化工大學分營的優秀營員,在分享他的收獲與感悟中,他動情地描述這七天的“奇幻旅程”:VR世界帶來的沉浸震撼、親手制作肥皂的實踐樂趣、國家重點實驗室尖端設備的沖擊、以及與全國各地優秀伙伴思想碰撞的火花。他表示,這不僅是一次知識的拓展,更是一次視野的開闊、友誼的締造和信念的升華。他號召巴州所有營員,將北化點燃的科學火種帶回天山南北,帶回巴州,用行動踐行科技夢想。

營期雖短,影響深遠。來自若羌縣中學的甘文麗同學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科研的堅韌力量;趙廣齊同學在實驗中深刻體會了“知行合一”的真諦;李瑞芯同學則在熒光實驗的奇妙光芒中堅定了探索未知的決心。徐藝桐、于智恩等營員也紛紛表示,此行極大地明確了未來方向,堅定了用科技知識服務新疆、報效祖國的信念。

此次北京化工大學科學營之行,是巴州科協積極對接國家級優質科教資源、服務邊疆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關鍵舉措。通過與拔尖高校的深度合作,巴州科協致力于為本地學子搭建通向廣闊科技世界的橋梁。巴州科協將持續深化此類高層次科技研學活動,推動科教融合在邊疆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顆由科協組織與高等學府共同播撒的科學種子,必將在廣袤的新疆大地上茁壯成長,為國家、為邊疆培育更多兼具家國情懷與創新能力的新時代科技后備軍。
責任編輯:曹琳哲
巴州科協 張紅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