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強調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更好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李強蔡奇出席新華社上海11月30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0日上午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發展能級,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對于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切實加強耕地保護 抓好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習近平今天中央財經委員會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問題。下面,我講幾點意見。第一,深刻認識加強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實施農田水利骨干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黑土地保護工程、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工程等,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建...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11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致賀信。習近平指出,中國學是歷史中國之學,也是當代中國之學。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有文明的互鑒才能實現共同的進步。希望各國專家學者當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開放包容,不斷推進世界中國學研究,...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題:共同把握新機遇 攜手打造新引擎——習近平主席向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致賀信匯聚共同發展新動能11月23日,習近平主席向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致賀信,在與會中外嘉賓和社會各界人士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為共促全球數字貿易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將按照賀信要求共同把握全球數字貿易發展機遇,充分利用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平臺,攜手將數字貿易打造成為共同發展的新...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新征程上,要認真學習領會、...
當地時間1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在美國的西海岸,習近平主席重溫APEC機制初心,再次為亞太合作指明方向、擘畫藍圖,圍繞如何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問診把脈、開出藥方。此訪是習近平主席今年出席多邊峰會的“收官作”,中國主張和中國理念廣得人心,中國建設性的大國作用更為凸顯。來源:天山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習近平致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10周年年會的賀信值此兩岸企業家峰會成立10周年之際,我謹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峰會全體會員和與會嘉賓致以誠摯的問候!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兩岸同胞是命運共同體。兩岸企業家峰會是兩岸企業及工商界人士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為促進兩岸經濟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峰會廣泛團結兩岸企業界、工商界,為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增進同胞福祉、推進祖國統一大...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 11月8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發表視頻致辭。習近平指出,2015年,我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提出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倡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如何解決發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強文明互鑒,是我們共同面臨的時代課題。互聯網日益成為推動...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 11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方將弘揚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與各國共同挖掘創新增長潛力,激發創新合作潛能,...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致信。習近平指出,2018年以來,進博會成功舉辦五屆,依托中國大市場優勢,發揮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平臺功能,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習近平強調,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需要各國同舟共濟、共謀發展。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持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